从诞生那一刻起,音乐就成为节奏和韵律的代言者;从诞生那一刻起,植物就成为自然界的主色(绿色)缔造者。植物不仅能够欣赏音乐,音乐还能帮助植物增产增收。
自然界中的万物都以一种和谐、平衡的方式存在,而节奏和韵律将成为保持和谐与平衡的主要手段。从诞生那一刻起,音乐就成为节奏和韵律的代言者;从诞生那一刻起,植物就成为自然界的主色(绿色)缔造者。
近年来,科学家们发现,植物不但喜欢五颜六色的色彩,还喜好优美动听的音乐。在这方面,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一位印度科学家。
这位印度科学家在工作之余酷爱音乐,尤其拉得一手优美的小提琴。多年来,他一直有一个习惯,那就是每天早上六点钟准时起床,梳洗完毕之后便会在自家院内拉半小时的小提琴,然后一边欣赏音乐唱片一边尽情享用早餐。就这样,他的这个习惯从未间断过。几个月以后,有一天他无意中发现,院内的各种植物居然比院外的植物生长迅速,而且枝叶也明显茂盛浓密。出于工作的本能,他马上进行了仔细全面的研究和分析。他马上要做的就对是院内院外的土壤成分、空气质量、水分多少及阳光照射情况等理化参数进行严格采样对比,但随后的采样对比结果令他大为震惊,因为他发现院内院外的各项理化条件均完全相同,毫无差异。既然各项理化条件均完全相同,那么,仅一墙之隔的院内院外,植物的生长情况为什么完全不同?一时间,这位科学家百思不得其解。就这样,转眼间数周已过,研究工作一时进入僵局。不过,研究归研究,工作归工作,生活归生活,音乐归音乐,他的生活习惯并未因此受到任何影响。与往常一样,他依然每天早晨准时起床,准时拉小提琴,准时听音乐唱片,也准时用早餐。
这一天,风和日丽、阳光明媚,他像平常一样边拉小提琴边聚精会神地注视着院里的花花草草。只见随着晨风的吹拂,院内的花花草草们全都随风摇晃、弯腰点头,此情此景就像他的忠实听众们一边用心聆听一边热烈鼓掌一般。这时,他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:难道植物也能听懂音乐?难道是每天的音乐促进了植物的生长?想到这里,他惊喜万分、激动不已,于是准备实施他的下一步计划。次年春天,当农民们种下早稻,待到秧苗比较稳定的时候,这位科学家依然每天早晨准时来到院内的水稻田边,先拉半小时小提琴,然后再一边播放一刻钟的音乐唱片一边尽情享用早餐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,付出自会有回报。
就这样,四五十天之后奇迹果然再次出现。他惊奇地发现,每天拉小提琴、放音乐唱片的那一大片水稻明显比其他水稻长势良好、株高干粗、根深叶茂。而且,即使是在同一片水稻里,他站着拉小提琴、放音乐唱片处附近的水稻也明显比远处的水稻健壮茂盛。
于是,他很快得出结论:植物也喜欢听音乐,植物也能听懂音乐,这些水稻便是音乐殿堂的新听众。这一消息很快被全世界多家报纸杂志和电台电视台报道,他的这一发现也很快引起世界各国科学家和植物学家的浓厚兴趣。与此同时,其他国家也不断出现植物听音乐的报道,大家纷纷带着更大的兴趣和更高的期待进行了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。
众所周知,人类或动物的体内都有一块音乐区,它能感受音乐的作用,音乐就像弹拨吉他的琴弦一样穿过音乐区,进入大脑。这种弹拨能触发脑细胞开始工作并整理大脑的听力部分,从而使大脑清醒,让生物体体内的系统更有效率地工作。那么,植物听音乐的原理又是怎样的呢?原来,植物叶片的表面布满了许多的气孔。由于气孔是植物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和蒸发水分的“窗口”,舒缓动听的音乐旋律会通过空气产生有节奏的声波,这种声波振动可以刺激植物叶片表面的气孔,并增大气孔的开放度。气孔增大后,各项机能更加活跃,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得到进一步增强,合成的有机物质不断增加。另外,舒缓动听的音乐声波还可通过规则振动,使植物体内的细胞分子也随之共振,加速了植物的细胞分裂和生长发育,也加速了植物的新陈代谢。
由于音乐可以有效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,那些想象力丰富的植物科学家受到很大启发,他们希望寻找出各种植物不同生长时期对于音乐的爱好,再选择它们所需的各种乐曲,从而进一步提高农业的产量,为增产增收寻找新的商机。